泄泻的主要表现是

泄泻的主要表现是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水样便,可伴有腹痛、腹胀、肠鸣等症状。泄泻通常由饮食不当、感染、胃肠功能紊乱、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等因素引起。
泄泻患者每日排便次数明显超过正常范围,可能达到3次以上,严重者可达10余次。排便频率增加与肠道蠕动加快、水分吸收减少有关。感染性泄泻可能伴随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非感染性泄泻则以排便习惯改变为主。
泄泻时粪便多呈稀糊状、水样或含有未消化食物残渣。细菌性痢疾可见黏液脓血便,病毒性胃肠炎多为水样便。粪便性状变化反映肠道分泌功能异常或消化吸收障碍,长期泄泻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
约半数泄泻患者出现脐周或下腹部阵发性绞痛,排便后疼痛可暂时缓解。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常见腹胀伴排气增多。炎症性肠病引起的泄泻可能伴随持续性腹痛和里急后重感。
肠道蠕动加快时可在腹部听到明显肠鸣音,每分钟超过10次。这种表现常见于急性胃肠炎或食物不耐受导致的泄泻,反映肠道运动功能紊乱。部分患者能自觉感受到肠管蠕动。
严重泄泻可能出现脱水症状如口渴、尿量减少,儿童可见囟门凹陷。感染性泄泻常伴发热、恶心呕吐。慢性泄泻可导致体重下降、营养不良,需警惕乳糜泻等吸收不良综合征。
出现泄泻症状时应保持充足水分摄入,可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避免进食生冷、油腻及高纤维食物。轻度泄泻可通过调整饮食缓解,若症状持续超过2天、出现血便或高热,应及时就医检查。婴幼儿及老年人泄泻容易引发脱水,需密切观察精神状态和尿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