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积血是什么引起的

子宫内膜积血可能由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宫腔粘连、凝血功能障碍、子宫畸形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月经异常、下腹疼痛、性交疼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异位的子宫内膜会随着月经周期发生出血,但血液无法排出体外,导致积血。患者可能出现痛经、月经量增多、性交疼痛等症状。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地诺孕素片等药物缓解症状,严重者需手术切除病灶。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疾病。病变部位在月经期也会出血,但因位置特殊,血液难以排出而形成积血。常见症状包括经期延长、经量增多、贫血等。可遵医嘱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或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治疗,必要时行子宫切除术。
宫腔粘连多由宫腔手术操作或感染导致子宫内膜损伤引起。粘连会阻碍经血流出,造成积血。患者可能出现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周期性腹痛等症状。治疗需在宫腔镜下分离粘连,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预防再次粘连,并遵医嘱使用戊酸雌二醇片促进内膜修复。
凝血功能障碍可能导致月经期出血时间延长、出血量增加,部分血液滞留宫腔形成积血。常见于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等疾病。患者除月经异常外,还可能伴有皮肤瘀斑、鼻出血等症状。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输注凝血因子、使用氨甲环酸片等止血药物。
先天性子宫畸形如双角子宫、纵隔子宫等,可能因宫腔结构异常导致经血排出受阻。患者多从青春期开始出现痛经、月经异常等症状。轻度畸形可观察随访,严重者需手术矫正,如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等。
子宫内膜积血患者应注意经期卫生,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饮食上多摄入富含铁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等,预防贫血。适度运动有助于促进盆腔血液循环,但经期应避免游泳、骑自行车等可能增加感染风险的活动。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