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胆碱的受体有M和N型

乙酰胆碱的受体主要分为M型胆碱受体和N型胆碱受体两类,分别介导不同的生理功能。
M型胆碱受体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广泛分布于平滑肌、心肌、腺体及中枢神经系统。激活后可引发支气管收缩、胃肠蠕动增强、瞳孔缩小、唾液分泌增加等副交感神经兴奋效应。根据亚型差异,M1受体主要存在于神经节和中枢,参与认知功能调节;M2受体集中于心脏,负性调节心率;M3受体则主导腺体分泌和平滑肌收缩。阿托品作为非选择性M受体拮抗剂,可用于缓解有机磷中毒或术前抑制腺体分泌。
N型胆碱受体属于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分为神经元型(N1)和肌肉型(N2)亚型。N1受体分布于自主神经节突触后膜,介导神经节信号传递;N2受体位于神经肌肉接头处,触发骨骼肌收缩。琥珀胆碱等N2受体激动剂可诱导肌肉松弛,而筒箭毒碱通过阻断N2受体实现麻醉辅助作用。烟碱作为N受体激动剂,高浓度时可能导致受体脱敏。
两类受体在信号传导机制和作用部位上存在显著差异。M受体通过第二信使系统产生缓慢持久的效应,而N受体直接引发离子通道开放导致快速反应。日常生活中需注意避免接触有机磷农药等胆碱酯酶抑制剂,以防过度激活胆碱能系统。若出现瞳孔缩小、大汗淋漓、肌肉震颤等胆碱能危象表现,应立即就医进行解毒治疗,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监测生命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