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血栓是什么血栓

关键词: #血栓
关键词: #血栓
心源性血栓是指来源于心脏的血栓,通常由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导致,可能引发脑栓塞、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心房颤动是心源性血栓最常见的原因,心脏不规则跳动导致血液在心房内淤滞形成血栓。患者可能出现心悸、乏力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钠片、利伐沙班片、达比加群酯胶囊,必要时进行射频消融手术。
风湿性心脏病或退行性瓣膜病变可导致血流异常,在心房或心室形成血栓。患者可能伴随呼吸困难、下肢水肿。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需长期服用华法林钠片预防血栓,生物瓣膜可选用阿司匹林肠溶片。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壁运动异常易形成附壁血栓,血栓脱落可能引发脑卒中。患者多有胸痛、大汗等表现。治疗需使用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重症需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功能不全导致心腔内血流缓慢,增加血栓形成风险。患者常见活动后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除规范治疗心衰外,可考虑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预防血栓。
扩张型心肌病等疾病使心腔扩大,血液淤滞易形成血栓。患者可能出现心律失常、晕厥等症状。治疗基础疾病同时,需评估血栓风险并适时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钠片。
预防心源性血栓需积极治疗原发心脏疾病,定期监测凝血功能,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血栓脱落。出现突发偏瘫、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心源性血栓脱落导致的栓塞往往起病急骤且后果严重,及时溶栓或取栓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