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吸虫查什么项目

肝吸虫感染需通过粪便检查、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项目确诊。主要有粪便虫卵检测、血清学抗体检测、B超检查、CT检查、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等。
粪便虫卵是诊断肝吸虫感染的金标准。通过显微镜检查粪便样本中是否存在肝吸虫卵,阳性结果可明确感染。该方法操作简便且成本较低,但需多次采样以提高检出率,因虫卵排出可能呈间歇性。检查前无须特殊准备,但需避免服用驱虫药或抗生素干扰结果。
通过检测血液中肝吸虫特异性抗体辅助诊断,常用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抗体阳性提示现症感染或既往感染,适用于早期或轻度病例的筛查。但无法区分活动性感染与既往感染,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采血前无须空腹,但需告知医生近期免疫抑制药物使用史。
超声可观察肝胆系统结构变化,如胆管扩张、胆囊壁增厚或肝内钙化灶等间接征象。对重度感染导致的胆管炎、肝硬化有较高诊断价值。检查无创且无辐射,但无法直接检出虫体。建议检查前禁食8小时以提高胆囊显影清晰度,肥胖或肠气过多可能影响图像质量。
CT能清晰显示肝内胆管扩张、肝实质纤维化或脓肿形成等晚期病变,对并发症评估优于B超。增强扫描可鉴别肿瘤性病变,但无法直接识别虫体。存在辐射暴露风险,孕妇及儿童需谨慎选择。检查前需空腹4小时并口服造影剂,肾功能不全者需提前评估。
ERCP兼具诊断与治疗功能,通过内镜直接观察胆管并取胆汁查虫卵,同时可进行胆管引流或取石。适用于合并胆道梗阻的重症患者,但属侵入性操作,可能引发胰腺炎或穿孔。术前需禁食12小时并评估凝血功能,术后需监测腹痛及淀粉酶水平。
确诊肝吸虫感染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日常应避免生食淡水鱼虾,处理水产品时注意生熟分开。出现黄疸、腹痛或长期消化不良症状时,建议尽早就医完善相关检查。治疗期间需遵医嘱规范用药并定期复查,避免重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