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隐睾症外观特征有哪些症状

小儿隐睾症外观特征主要表现为阴囊空虚、阴囊发育不对称、腹股沟区包块等。隐睾症是指睾丸未能正常下降至阴囊,可能停留在腹腔、腹股沟管或其他位置,需通过体格检查或影像学检查确诊。
患侧阴囊外观扁平或凹陷,触摸时无法触及睾丸。单侧隐睾症表现为一侧阴囊空虚,双侧隐睾则两侧均无睾丸。阴囊皮肤可能因缺乏睾丸刺激而发育较差,皱褶减少。家长需注意新生儿期至1岁内睾丸是否自然下降,若未下降应及时就医评估。
单侧隐睾患儿可见两侧阴囊大小明显不一致,患侧阴囊体积较小且松弛度降低。站立位时健康侧睾丸因重力作用下垂,患侧因睾丸缺如更显萎缩。部分病例可能合并腹股沟疝,表现为腹股沟区膨隆,哭闹时更明显。
约80%未降睾丸停留在腹股沟区,可在腹股沟部位触及椭圆形包块,质地柔软有弹性,按压时患儿可能出现不适感。需与淋巴结肿大鉴别,超声检查可明确包块性质。家长发现此类异常隆起应避免反复触摸刺激。
部分患儿存在回缩性睾丸,平时位于阴囊内但在寒冷、紧张时缩回腹股沟,需与真性隐睾区分。检查时可用温热手部沿腹股沟向阴囊方向推挤,观察睾丸能否复位。此类情况通常无须手术但需定期随访。
严重病例可能合并尿道下裂、阴茎弯曲等外生殖器畸形,或伴随遗传综合征如Klinefelter综合征。早产儿、低体重儿发生率较高,可能与激素水平不足有关。此类患儿需进行染色体检查及内分泌评估。
建议家长定期观察婴幼儿外阴发育情况,洗澡时注意对比两侧阴囊状态。6月龄后仍未触及睾丸应尽早就诊,2岁前完成手术干预有助于保护生育功能。日常避免穿着过紧衣物,保持会阴清洁干燥,按医嘱完成超声或激素检查。术后需随访睾丸发育情况及激素水平,青春期前每年评估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