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跟肠癌有什么关系?好心提醒:痔疮久不愈,或惹来4个问题

肛肠科编辑 医普小能手
22次浏览

关键词: #痔疮 #肠癌

肛门总是不舒服,排便时还带血?先别急着给自己诊断成痔疮!你知道吗,直肠癌的早期症状和痔疮简直像双胞胎。有位30岁的程序员一直把便血当痔疮治,直到出现肠梗阻才查出癌症。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医学上把这种情况称为"痔疮面具现象"。

一、痔疮与肠癌的"真假美猴王"之谜

1、出血颜色藏玄机

痔疮出血通常是鲜红色,血液浮在粪便表面;肠癌出血多为暗红色,常与粪便混合。但低位直肠癌的出血也可能呈现鲜红色,这就是容易误诊的关键。

2、疼痛规律有区别

痔疮疼痛多在排便时发作,便后逐渐缓解;肠癌疼痛呈持续性,后期会出现夜间痛醒的情况。若疼痛从间歇性转为持续性,一定要警惕。

3、伴随症状露马脚

痔疮可能伴随肛门瘙痒或脱垂;肠癌则会出现大便变细、里急后重(有便意但排不出)等报.警症状。体重莫名下降更是危险信号。

二、久痔不愈带来的四大隐患

1、贫血偷袭

长期慢性失血会导致缺铁性贫血,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有些患者血红蛋白掉到60g/L(正常值120-160)才就医。

2、感染风险

反复发作的痔疮可能引发肛周脓肿,严重时会导致败血症。糖尿病患者尤其要注意,一个小感染都可能酿成大祸。

3、皮肤病变

肛周长期潮湿易引发湿疹、皮肤皲裂,甚至可能恶变成肛周Paget病(一种皮肤恶性肿瘤)。

4、心理障碍

病程超过5年的患者中,约30%会出现焦虑抑郁症状。有位患者甚至因害怕疼痛而不敢进食,导致严重营养不良。

三、火眼金睛识别危险信号

1、40岁以上要当心

肠癌发病率从40岁开始明显上升。这个年龄段出现便血,建议直接做肠镜排查。

2、家族史是红灯

直系亲属有肠癌病史的人,发病风险比普通人高2-4倍。这类人群应该提前10年开始筛查。

3、排便习惯改变

原本规律的排便突然变得紊乱,或出现腹泻便秘交替,很可能是肠道在求.救。

4、肿瘤标志物异常

CEA(癌胚抗原)升高不代表一定患癌,但数值超过10ng/ml时务必进一步检查。

四、防癌护肛的黄金法则

1、膳食纤维要充足

每天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相当于500克蔬菜+200克水果+50克粗粮。水溶性纤维(如燕麦)和非水溶性纤维(如芹菜)要搭配着吃。

2、如厕时间严控制

把手机留在客厅再去厕所,排便时间控制在3-5分钟内。久蹲会加重肛门静脉曲张。

3、提肛运动天天练

每天早晚各做50次收缩肛门运动,就像忍大便那样收缩3秒再放松。这个动作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4、年度体检不能省

40岁后建议每2-3年做次肠镜,痔疮患者更要加强监测。现在有无痛肠镜,睡一觉就检查完了。

记住,肛门健康是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那位程序员后来做了手术,现在每半年复查一次。他说:"要是早点把便血当回事,可能只需要做个微创手术。"你的肛门,值得更好的对待!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