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发病率

基孔肯雅热发病率与地区、季节和人群免疫力等因素相关,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较高,温带地区较低。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该病在非洲、东南亚、南亚及美洲部分热带地区呈地方性流行,雨季时蚊虫繁殖活跃,发病率显著上升。温带地区以输入性病例为主,本地传播风险较低。人群普遍易感,但既往感染者可能获得一定免疫力。病毒可通过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传播,这两种蚊子在积水中繁殖,清除积水容器是重要预防措施。发病后主要表现为高热、关节痛、皮疹,部分患者可能遗留关节症状。
预防基孔肯雅热需采取综合措施,包括防蚊灭蚊和个人防护。清除居住环境周围的积水容器,使用蚊帐、驱蚊剂,穿着长袖衣物。出现发热、关节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蚊虫叮咬防止传播。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前往流行地区前可咨询专业机构获取最新疫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