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恶露是什么

孕妇恶露是指产后子宫蜕膜脱落、血液及坏死组织经阴道排出的混合物,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恶露排出过程主要包括血性恶露、浆液性恶露和白色恶露三个阶段,通常持续4-6周。
产后3-4天内排出的鲜红色分泌物,主要含大量血液、蜕膜碎片及宫颈黏液。此时恶露量较多,可能伴有轻微血腥味,需每2-3小时更换卫生巾。若出血量超过月经高峰期量或持续鲜红色超过1周,可能提示子宫复旧不良,需及时就医。
产后4-10天转为淡红色或棕红色,含少量血液、较多浆液及白细胞。此时恶露量逐渐减少,质地变稀薄。若突然出现鲜红色出血或恶露有腐臭味,可能与宫腔感染有关,需排查是否存在胎盘胎膜残留。
产后10天至6周排出白色或淡黄色分泌物,主要含白细胞、蜕膜细胞及宫颈黏液。此阶段恶露量少且黏稠,最终逐渐消失。若白色恶露持续时间超过6周或反复出现血性分泌物,需超声检查排除子宫内膜病变。
恶露伴有发热、腹痛、恶臭提示感染可能;大量出血或血块排出需警惕产后出血;突然停止可能为宫腔积血。这些情况需立即就医,医生可能开具益母草颗粒、产妇安合剂等促进子宫收缩,或头孢克肟片等抗感染治疗。
保持会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2-3次;选择透气棉质卫生巾并勤更换;避免盆浴及性生活;观察恶露颜色、气味及量的变化。可饮用红糖姜茶促进宫缩,但糖尿病产妇需控制糖分摄入。
产后应适当活动促进恶露排出,避免长时间卧床。饮食宜清淡富含优质蛋白,如鸡蛋羹、鲫鱼汤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若恶露异常或伴有头晕、心悸等症状,建议及时至妇产科就诊,必要时进行超声检查或血常规检测。哺乳有助于促进子宫收缩,加速恶露排出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