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封闭针的作用与危害

骨科编辑 医言小筑
0次浏览

打封闭针的作用主要是缓解局部炎症和疼痛,危害可能包括局部感染、肌腱断裂、血糖升高等。封闭针常用于治疗关节炎、肌腱炎等疾病,主要成分为糖皮质激素和局部麻醉剂。

封闭针通过糖皮质激素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同时局部麻醉剂能快速阻断疼痛信号传导。对于急性软组织损伤或慢性劳损性疾病,封闭治疗可显著改善活动受限问题。临床常用于肩周炎、网球肘、腱鞘炎等疾病,部分患者注射后疼痛可立即缓解,效果维持数周至数月。

反复注射封闭针可能导致肌腱胶原蛋白分解,增加肌腱脆性甚至断裂风险。糖尿病患者接受封闭治疗后可能出现一过性血糖波动,需加强监测。注射部位消毒不严格可能引发化脓性感染,表现为红肿热痛加重。少数患者对麻醉剂过敏会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反应,长期使用激素可能引起骨质疏松、向心性肥胖等全身副作用。

接受封闭治疗后24小时内应避免注射部位沾水,出现发热或持续疼痛需及时就医。治疗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肌腱损伤,糖尿病患者需每日监测血糖变化。同一部位每年注射不宜超过3次,两次治疗间隔不少于3个月。建议在超声引导下精准注射以降低并发症风险,治疗后配合康复锻炼可延长疗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