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炎的主要症状

血管炎的主要症状包括皮肤紫癜、关节疼痛、发热、乏力以及器官功能损害。血管炎是一组以血管壁炎症为特征的疾病,可累及全身各系统,症状因受累血管类型和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
皮肤紫癜是血管炎的常见表现,多由小血管炎症导致红细胞外渗引起。典型表现为下肢对称分布的紫红色斑疹或丘疹,按压不褪色,可能伴有瘙痒或疼痛。过敏性紫癜患者还可出现荨麻疹样皮疹。皮肤活检可见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免疫荧光检查可能发现免疫复合物沉积。
关节疼痛在系统性血管炎中较为多见,表现为多发性关节肿痛,活动受限,晨僵感明显。类风湿因子可能阳性,但不同于类风湿关节炎,血管炎引起的关节症状多为非侵蚀性。结节性多动脉炎患者可能出现游走性关节痛,巨细胞动脉炎则可伴有颞部头痛和下颌跛行。
血管炎患者常出现不明原因发热,体温多在38-39℃之间,呈间歇性或持续性。发热与炎症因子释放有关,可能伴有盗汗、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发热更为常见,需与感染性疾病鉴别。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
乏力是血管炎的常见非特异性症状,与慢性炎症状态、贫血或肌肉受累有关。患者常主诉易疲劳、活动耐力下降,休息后不能完全恢复。大动脉炎患者可能因血管狭窄导致肢体缺血而出现间歇性跛行。肌电图检查可能发现肌源性损害,肌酶谱可轻度升高。
血管炎可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肾脏受累表现为血尿、蛋白尿甚至肾功能不全;肺部受累可出现咳嗽、咯血;神经系统受累可表现为周围神经病变或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胃肠道受累可能导致腹痛、便血。器官损害程度与血管炎类型和病情活动度相关,需通过影像学、活检等检查评估。
血管炎患者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感染。饮食上应保证充足营养,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根据病情适当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但急性期需卧床休息。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血常规、尿常规、炎症指标和器官功能,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出现新发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