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的并发症

小儿麻痹症可能出现肌肉萎缩、关节畸形、呼吸肌麻痹、吞咽困难、心肌炎等并发症。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损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导致肢体弛缓性瘫痪。
长期瘫痪的肢体因神经营养障碍和废用会出现进行性肌肉萎缩,表现为患肢变细、肌力持续下降。早期可通过电刺激疗法延缓萎缩进程,后期需使用矫形器维持关节功能。康复训练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循序渐进进行,避免过度牵拉导致肌腱损伤。
肌力失衡会导致关节挛缩和骨骼发育异常,常见足下垂、膝反张、脊柱侧弯等畸形。急性期应保持关节功能位,恢复期使用支具矫正。严重畸形需行跟腱延长术或关节融合术,术后需配合持续康复训练。
延髓受累时可引起膈肌和肋间肌瘫痪,导致呼吸衰竭。急性期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可使用呼吸兴奋剂如尼可刹米注射液。恢复期应进行腹式呼吸训练,严重者需终身使用呼吸机辅助。
延髓麻痹患者会出现饮水呛咳、吞咽障碍,易引发吸入性肺炎。急性期需鼻饲饮食,恢复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可配合使用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片,进食时保持坐位并调整食物稠度。
病毒直接侵犯心肌时可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严重者发生心力衰竭。需绝对卧床休息,监测心电图变化,使用维生素C注射液营养心肌。恢复期应限制体力活动,定期复查心脏超声。
小儿麻痹症患者需终身随访,每3-6个月评估肌肉功能与骨骼发育。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D。康复训练应遵循个体化原则,避免过度疲劳。注意预防跌倒和压疮,天气变化时做好肢体保暖。出现新的肌力减退或疼痛症状需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