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与肥胖有关系吗

血栓与肥胖存在明确关联,肥胖是静脉血栓和动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肥胖可能通过炎症反应增强、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等机制促进血栓形成。
肥胖者体内脂肪组织过度堆积,尤其是内脏脂肪会释放大量促炎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这些物质可激活血小板并损伤血管内皮。脂肪细胞分泌的瘦素水平升高会增强血小板聚集能力,而脂联素水平降低则减弱抗凝作用。肥胖者常伴随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Ⅶ等促凝物质浓度增高,同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水平上升导致纤溶功能下降。长期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使下肢静脉血流淤滞,腹部脂肪堆积可能机械性压迫腹腔静脉,进一步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病态肥胖患者发生肺栓塞的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2-3倍,体重指数每增加5kg/m²,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相应上升。肥胖合并代谢综合征时,胰岛素抵抗引发的氧化应激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斑块破裂后暴露的胶原组织可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动脉血栓。肥胖相关睡眠呼吸暂停造成的间歇性低氧血症,也会通过促进红细胞增多和血液黏稠度增加来加剧血栓风险。
控制体重对预防血栓至关重要,建议通过低脂高纤维饮食和规律有氧运动逐步减重,避免快速减肥导致的脱水与血液浓缩。肥胖者长途旅行时应穿着梯度压力袜,术后尽早下床活动。若出现单侧肢体肿胀、不明原因气促或胸痛等血栓症状,需立即就医进行抗凝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