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疝气的症状和治疗

小儿疝气的常见症状为腹股沟或阴囊处出现可复性包块,可通过保守观察、疝气带压迫或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小儿疝气通常由先天性腹壁薄弱、腹腔压力增高等因素引起,若发生嵌顿需紧急就医。
多数患儿在哭闹、咳嗽等腹压增高时,腹股沟区会出现柔软包块,安静平卧后可自行回纳。这种可复性包块是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典型表现,家长需定期观察包块大小变化。若包块质地变硬且无法回纳,可能发生嵌顿需立即就医。
男性患儿可能出现单侧阴囊增大,触摸时有肠管样内容物,站立时明显而平卧后减轻。需与鞘膜积液鉴别,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可使用疝气带暂时性压迫防止疝囊突出。
当疝内容物无法回纳时,患儿会出现持续性腹痛、呕吐、肠梗阻等症状,此时需紧急手术防止肠坏死。嵌顿时间超过6小时可能需肠切除,家长发现异常应及时送医。嵌顿概率约为5-10%,1岁以下婴幼儿风险较高。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是首选术式,创伤小且复发率低于3%。传统开放手术适用于复杂病例,手术时间约20-40分钟。建议1岁以上患儿择期手术,反复脱出或嵌顿者需提前干预。术后6个月内避免剧烈哭闹和便秘。
6个月以下婴儿可暂缓手术,使用疝气带压迫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需每日检查皮肤状况。保守期间应预防呼吸道感染、便秘等增加腹压的因素。约10-15%的婴幼儿疝气可能自愈,但2岁后自愈概率显著降低。
日常护理中家长需控制患儿哭闹频率,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提重物等增加腹压的行为。饮食宜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蒸蛋等,适量补充膳食纤维预防便秘。术后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3个月内避免跑跳运动。定期复查至青春期,观察有无复发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