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手足口注意事项

接种手足口疫苗需注意接种禁忌、接种后护理、不良反应监测等事项。手足口疫苗主要用于预防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发热等反应,通常可自行缓解。
手足口疫苗接种前需确认儿童健康状况,存在发热、急性疾病或严重慢性病发作期应暂缓接种。对疫苗成分过敏或既往接种同类疫苗出现严重过敏反应者禁止接种。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观察是否出现急性过敏反应。接种部位24小时内避免沾水,防止感染。接种后3天内避免剧烈运动,减少局部刺激。部分儿童可能出现低热、食欲减退等症状,一般持续1-2天可自行消退,可适当增加水分摄入。若出现高热不退、皮疹扩散或精神萎靡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疫苗保护率较高但非百分之百,接种后仍需注意日常卫生防护。
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前完成全程接种效果更佳,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接种后仍需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包括饭前便后洗手、玩具定期消毒、避免接触患者等。注意观察儿童口腔、手足部位是否出现疱疹,幼儿园等集体单位发生疫情时应加强防护。疫苗不能预防所有类型手足口病,但对重症病例有显著防护作用。建议家长做好接种记录,按时完成后续剂次接种,同时注意营养均衡和充足睡眠以增强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