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贫血的危害

小儿贫血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免疫功能、认知能力,严重时可导致器官损伤。贫血通常由铁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不足、遗传性疾病、慢性失血、感染等因素引起,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食欲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心率增快等症状。
长期贫血会导致组织缺氧,影响细胞代谢和蛋白质合成,进而延缓儿童身高体重增长。铁缺乏性贫血可能降低甲状腺激素活性,进一步抑制骨骼发育。家长需定期监测生长曲线,若发现身高体重增长缓慢,应及时就医检查血红蛋白水平。治疗可遵医嘱补充铁剂如右旋糖酐铁口服溶液、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或维生素B12制剂如甲钴胺片。
贫血患儿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功能受损,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缺铁会减少T淋巴细胞数量,降低干扰素生成能力。家长需注意预防交叉感染,避免带儿童去人群密集场所。对于营养性贫血,可遵医嘱使用富马酸亚铁颗粒、葡萄糖酸亚铁糖浆等药物,同时补充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
脑组织缺氧可影响神经递质合成,导致记忆力减退、学习能力下降。婴儿期严重贫血可能造成不可逆的神经发育损伤。家长应观察儿童是否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表现。治疗需针对病因,如遗传性地中海贫血需输注去白红细胞,营养性贫血可使用琥珀酸亚铁片配合叶酸片。
贫血时心脏代偿性加快收缩,长期可能导致心肌肥厚、心功能不全。重度贫血患儿可能出现气促、水肿等心力衰竭表现。家长需限制患儿剧烈活动,避免加重心脏负荷。治疗需及时纠正贫血,如使用多糖铁复合物胶囊,严重者需住院输注浓缩红细胞。
贫血可导致胃肠黏膜萎缩,加重营养不良的恶性循环。患儿常见舌炎、口角炎等黏膜损伤表现。家长应提供易消化的富铁食物如肝泥、瘦肉粥,避免喂食抑制铁吸收的浓茶。药物治疗可选用乳酸亚铁口服液、硫酸亚铁片等,配合维生素B12注射液改善黏膜修复。
预防小儿贫血需保证膳食富含血红素铁和维生素C,适量摄入动物肝脏、红肉、深绿色蔬菜。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应遵医嘱预防性补充铁剂。定期进行血常规筛查,发现贫血及时干预。避免长期大量饮用牛奶影响铁吸收,两岁以上儿童每日奶量建议控制在500毫升以内。对于遗传性贫血患儿,家长需学习疾病管理知识,按时随访监测铁过载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