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疱型脚气的三个阶段

关键词: #脚气
关键词: #脚气
水疱型脚气通常表现为瘙痒性水疱、脱屑和糜烂,其发展可分为早期水疱形成期、中期水疱破溃期和后期继发感染期三个阶段。
此阶段脚趾缝或足底出现针尖至米粒大小的透明水疱,疱壁厚且不易破裂,伴有明显瘙痒。水疱多由红色丘疹发展而来,周围皮肤可能发红。此时真菌在角质层大量繁殖,刺激局部产生炎症反应。可遵医嘱使用联苯苄唑乳膏、硝酸咪康唑散或特比萘芬喷雾剂进行抗真菌治疗,同时保持足部干燥通风。
水疱因搔抓或摩擦导致疱壁破损,渗出清亮液体,形成环形脱屑斑片。破损处皮肤呈现湿润糜烂面,可能伴有灼痛感。此时容易合并细菌感染,需避免撕扯皮损。可配合使用聚维酮碘溶液消毒,并继续外用酮康唑乳膏、环吡酮胺软膏等抗真菌药物。若渗出严重可短期使用氧化锌软膏收敛。
破损皮肤继发细菌感染时会出现脓性分泌物、周围红肿热痛,严重者可能引发淋巴管炎。此时需加用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药膏控制感染。长期反复发作可能导致皮肤增厚皲裂,形成慢性角化型脚气。该阶段需口服伊曲康唑胶囊配合外用药物,必要时进行真菌培养以调整用药方案。
水疱型脚气患者应选择吸汗透气的棉袜,每日更换并用60℃以上热水烫洗。避免与他人共用拖鞋、浴盆等物品。公共场所尽量不赤足行走,沐浴后及时擦干趾缝。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若出现发热、足部明显肿胀或水疱泛发全身等情况,须立即就医排查严重感染或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