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的定义

关键词: #房颤
关键词: #房颤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心房电活动紊乱导致的心房快速无序颤动。
心房颤动与心房肌细胞电活动异常密切相关。心房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缩短、有效不应期不均一性增加,导致多个微折返环形成。这种电重构现象常由慢性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心脏病引发,可通过心电图检查发现特征性的f波和RR间期绝对不规则表现。治疗上可选用盐酸胺碘酮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严重时需考虑导管消融术。
长期心房颤动会导致心房结构改变,包括心房扩大、心肌纤维化等病理变化。这些结构性改变进一步促进电传导异常,形成恶性循环。二尖瓣狭窄、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常是诱因,患者可能出现心悸、乏力等症状。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评估心房大小和功能,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使用华法林钠片预防血栓。
自主神经系统失衡在心房颤动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可缩短心房有效不应期,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则增加触发活动。这种机制在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尤为明显,常见于情绪激动、饮酒后发作。动态心电图监测有助于捕捉发作时的心电特征,可考虑使用盐酸普罗帕酮片控制发作频率。
心包炎、肺部感染等炎症状态可能通过释放炎性介质诱发心房颤动。C反应蛋白升高提示炎症参与,患者可能伴发热、胸痛。同时,氧化应激导致的心肌细胞损伤也是重要机制,可见于长期吸烟者。治疗需控制感染,使用维生素E软胶囊等抗氧化剂可能有一定辅助作用。
部分心房颤动患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与钾通道基因KCNQ1、连接蛋白基因GJA5等变异相关。这类患者发病年龄较轻,可能无明确器质性心脏病。基因检测有助于确诊,治疗上除常规抗凝外,新型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片可能更适合长期使用。
心房颤动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饮食上限制钠盐摄入,适当补充含镁食物如坚果、全谷物。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遵医嘱定期监测心率、血压,服用抗凝药物期间注意观察出血倾向。建议每周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心律失常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