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胆囊小息肉

孕期胆囊小息肉多数属于良性病变,若直径小于10毫米且无不适症状,通常无须特殊处理。胆囊小息肉可能与胆固醇代谢异常、慢性炎症刺激等因素有关,孕期需定期复查超声监测变化。
孕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促使胆囊收缩功能减弱,胆汁淤积增加胆固醇沉积风险,形成小息肉。这类息肉生长缓慢,极少引起胆绞痛或胆囊炎,超声检查显示基底窄、无血流信号。日常需避免高脂饮食,每月复查一次超声,观察息肉形态是否稳定。
少数情况下息肉直径超过10毫米或快速增大时需警惕癌变风险,可能伴随右上腹隐痛、饭后腹胀等症状。此时应进行增强CT或核磁共振检查,必要时在产科和外科医生共同评估后,选择孕中期相对安全的腹腔镜手术切除。孕期用药需谨慎,禁用可能影响胎儿的熊去氧胆酸等溶石药物。
孕期发现胆囊小息肉应保持低脂清淡饮食,每日食用油不超过25克,优先选择蒸煮烹调方式。适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促进胆汁排泄,如燕麦、西蓝花等。避免长时间空腹,可采取少量多餐模式减轻胆囊负担。出现持续腹痛、发热或皮肤巩膜黄染时,需立即就医排查急性胆囊炎或胆管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