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直肠炎有哪些症状

慢性直肠炎主要表现为排便异常、下腹不适、直肠出血等症状,可能与感染、免疫异常、放射性损伤等因素有关。常见症状包括排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黏液便或血便、下腹部隐痛或坠胀感、肛门灼热感等。
慢性直肠炎患者常出现腹泻或便秘交替,粪便多带有黏液或血丝。由于直肠黏膜持续充血水肿,可能伴随排便不尽感或里急后重。典型表现为每日排便3-10次,粪便呈稀糊状。直肠黏膜糜烂时可能出现鲜血附着于粪便表面。建议通过肠镜检查明确黏膜损伤程度。
疼痛多位于左下腹或骶尾部,表现为持续性隐痛或排便时加剧。炎症刺激肠壁神经可导致痉挛性疼痛,部分患者伴有腹胀或肠鸣音亢进。疼痛程度与炎症活动度相关,急性发作时可出现阵发性绞痛。热敷或遵医嘱使用匹维溴铵片、美沙拉嗪肠溶片等药物有助于缓解症状。
黏膜溃疡或糜烂可能导致便中带鲜红色血液,出血量一般较少。长期慢性失血可能引发贫血,表现为乏力、头晕等症状。需与痔疮出血鉴别,肠镜下可见直肠黏膜弥漫性充血或点状出血灶。出血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云南白药胶囊、康复新液等药物促进黏膜修复。
直肠炎症向下蔓延可能引起肛门坠胀、灼热或瘙痒。排便后肛门括约肌痉挛可能导致短暂剧痛。部分患者因黏液分泌增多出现肛周皮肤湿疹。保持肛周清洁干燥,避免久坐,必要时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等外用药物缓解症状。
长期慢性炎症可能导致低热、消瘦、食欲减退等全身反应。若合并感染可出现高热寒战。儿童患者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建议定期监测营养指标,必要时补充肠内营养粉剂或口服补液盐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慢性直肠炎患者需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高脂食物,优先选择低渣、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类、蒸蛋等。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肠道功能。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明显体重下降、大量便血等情况,应及时复查肠镜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