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疝气是什么毛病

关键词: #疝气
关键词: #疝气
肝疝气通常是指肝脏通过膈肌的薄弱部位突出到胸腔形成的膈疝,属于腹内疝的一种类型。该病可能由先天性膈肌发育缺陷、外伤或腹内压增高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现为胸骨后疼痛、呼吸困难、消化不良等症状。
部分患者存在先天性膈肌发育不全或薄弱,导致肝脏随腹压变化逐渐移位。这类情况多见于婴幼儿,可能伴随呕吐、发绀等表现。确诊后需通过膈肌修补术治疗,术后需避免剧烈哭闹或咳嗽。
胸腹部严重撞击或穿刺伤可能导致膈肌破裂,肝脏经缺损处疝入胸腔。常见于交通事故伤者,往往合并肋骨骨折、血气胸等损伤。紧急手术还纳脏器并修复膈肌是关键措施,术后需监测呼吸功能。
慢性咳嗽、妊娠、重度腹水等情况可能诱发肝疝气。患者会出现进食后胸痛加重、反酸等症状。轻度者可尝试腹带加压保守治疗,严重者需行腹腔镜疝修补术,术中可能使用聚丙烯补片加强膈肌。
肝脏或膈肌附近肿瘤生长可能推挤器官移位。这类患者除疝气症状外,还可能出现体重下降、持续发热。需通过CT明确肿瘤性质,恶性病例需联合肿瘤切除与膈肌重建手术。
上腹部手术如肝叶切除、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中可能意外损伤膈肌。术后早期表现为突发呼吸困难,需立即行影像学检查。多数需要二次手术修复,术中可酌情使用防粘连膜预防复发。
肝疝气患者术后应保持低脂饮食,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如弯腰提重物。建议每3个月复查超声观察膈肌愈合情况,若出现呕吐、胸痛加重需立即就诊。长期咳嗽或便秘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必要时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调节肠道功能,防止疝气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