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颌下淋巴结肿大

小儿颌下淋巴结肿大可能是由感染、免疫反应或罕见肿瘤等原因引起的,常见伴随发热、触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通过血常规、超声等检查评估病情。
细菌或病毒感染是常见诱因,如急性扁桃体炎、龋齿继发感染等。链球菌感染可能导致局部红肿热痛,EB病毒感染可能伴随长期低热。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或利巴韦林颗粒抗病毒治疗。家长需观察患儿体温变化及进食状态。
疫苗接种后或过敏性体质儿童可能出现反应性淋巴结肿大。通常表现为双侧对称性肿大,质地较软。可配合使用氯雷他定糖浆缓解过敏症状,必要时进行过敏原检测。家长应避免让患儿抓挠肿胀部位。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能导致慢性无痛性肿大,伴随盗汗、消瘦等症状。需进行结核菌素试验和胸部X线检查,确诊后需规范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抗结核药物。家长要确保患儿完成全程治疗。
该病可引起颈部多发性淋巴结肿大,特征性表现包括持续高热、草莓舌等。需住院接受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配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控制炎症。家长需密切监测患儿心血管并发症迹象。
淋巴瘤或转移性肿瘤可能导致质地坚硬的进行性肿大,常伴随体重下降。需通过活检病理确诊,治疗包括化疗方案如长春新碱注射液等。家长应配合医生完成分期检查和治疗方案。
日常护理需保持患儿口腔卫生,进食温凉流质饮食减轻吞咽不适。避免挤压肿胀部位,记录淋巴结大小变化情况。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恢复期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蒸蛋羹等。若出现高热不退、呼吸困难等表现须立即急诊处理。定期复查超声监测淋巴结消退情况,长期未消退需考虑进一步病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