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骨节病指的是什么

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病,主要累及儿童和青少年的软骨内成骨型骨骼,表现为关节软骨和骺板软骨变性坏死。
大骨节病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与长期摄入被镰刀菌污染的谷物有关。病区粮食中分离出的镰刀菌可产生T-2毒素等代谢产物,这些物质可能干扰软骨细胞代谢。此外,病区环境中硒元素缺乏也被认为是重要诱因,低硒状态会影响机体抗氧化能力。
特征性病理变化包括骺板软骨和关节软骨的灶状坏死。早期可见软骨细胞固缩、溶解,形成坏死灶;进展期出现软骨基质崩解,导致骺板提前闭合;晚期关节面凹凸不平,边缘形成骨赘。这些改变多对称性累及手指关节、膝关节等负重部位。
患儿早期表现为手指关节对称性增粗、活动受限,晨起关节僵硬。典型体征包括指间关节梭形肿大、膝内翻或外翻畸形。病情进展可出现身材矮小、短指畸形,严重者关节活动度丧失。X线检查可见骺板早闭、骨端膨大等特征性改变。
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患者需有病区居住史,出现多发性、对称性关节增粗。X线显示干骺端凹陷、硬化或骨骺早闭。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血硒水平降低,但无特异性。需与类风湿关节炎、佝偻病等疾病进行鉴别。
预防重点在于病区粮食防霉措施,推广硒盐补充。早期患者可通过补充亚硒酸钠改善症状,关节畸形明显者可进行截骨矫形术。康复期建议进行关节功能锻炼,避免过度负重。对重症患者可考虑关节置换术,但需注意术后康复管理。
大骨节病高发地区居民应注意饮食多样化,避免长期单一食用可能霉变的谷物。日常可适量增加富含硒元素的食物如海产品、动物肝脏等,保持合理运动量以维持关节功能。出现关节疼痛、变形等症状时应尽早就诊,通过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