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晚期骨转移的症状有哪些

癌晚期骨转移的症状主要有局部疼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全身症状等。骨转移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等,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和病理诊断明确。
疼痛是骨转移最常见的早期症状,表现为持续性钝痛或夜间加重,活动后疼痛加剧。疼痛部位与转移灶位置相关,如脊柱转移可引起腰背痛,骨盆转移可能导致髋部疼痛。疼痛程度随骨质破坏进展而加重,常规止痛药物效果可能有限。患者常因疼痛影响睡眠和日常活动,需及时就医评估。
骨质被肿瘤细胞破坏后承重能力下降,轻微外力即可导致病理性骨折。常见于脊椎椎体、股骨近端等承重部位,表现为突发剧烈疼痛伴活动障碍。脊椎压缩性骨折可能引起身高变矮或脊柱畸形。预防性内固定手术可降低骨折风险,已发生骨折需根据情况选择手术或放疗。
脊柱转移瘤侵犯椎管时可能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初期表现为神经根性放射痛,逐渐发展为下肢无力、感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截瘫、大小便失禁等不可逆损伤。磁共振成像能早期发现脊髓压迫,需紧急进行椎板减压术或放疗以保留神经功能。
骨质破坏释放大量钙离子入血,导致血钙水平超过2.75mmol/L。患者出现多尿、烦渴、恶心呕吐、意识模糊等症状,严重时引发心律失常或肾衰竭。静脉补液联合降钙治疗可缓解症状,双膦酸盐类药物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
晚期患者常合并贫血、消瘦、乏力等恶病质表现,与肿瘤消耗、炎症因子释放有关。部分患者出现低热、食欲减退,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血沉增快。营养支持治疗和疼痛管理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必要时可进行姑息性放疗控制局部症状。
癌晚期骨转移患者需定期监测骨代谢指标和影像学变化,疼痛管理应遵循三阶梯止痛原则。适度活动有助于预防肌肉萎缩,但需避免跌倒风险。饮食应保证足够热量和蛋白质摄入,必要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心理支持对改善患者情绪状态同样重要,家属应配合医护人员做好症状观察和护理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