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压缩性骨折片子怎么看

骨科编辑 医言小筑
0次浏览

关键词: #骨折

胸椎压缩性骨折的影像学评估需通过X线、CT或MRI检查,重点关注椎体高度丢失、骨皮质连续性及椎管内占位情况。诊断依据主要有椎体前缘高度减少超过20%、椎体楔形变、骨小梁断裂或椎管内骨块移位等特征。

X线平片是初步筛查手段,可观察椎体整体形态改变。正位片显示椎体左右不对称或侧方压缩,侧位片可见椎体前缘高度降低呈楔形,严重者后凸成角。压缩程度分为轻度(高度丢失<1/3)、中度(1/3-1/2)和重度(>1/2)。CT能清晰显示骨折线走向、骨皮质断裂位置及椎管受累情况,三维重建有助于判断骨折稳定性。MRI对骨髓水肿、韧带损伤及脊髓压迫敏感,T2加权像高信号提示急性期损伤,脂肪抑制序列可鉴别新旧骨折。

阅片时需注意鉴别病理性骨折,如骨质疏松性骨折多呈双凹形改变,椎体后壁通常完整;肿瘤转移灶常伴椎弓根破坏或软组织肿块。爆裂性骨折可见椎体后缘骨块突入椎管,需评估椎管狭窄程度。相邻椎间盘高度变化、终板损伤及后方韧带复合体完整性均为判断骨折稳定性的关键指标。

建议患者携带影像资料至骨科或脊柱外科就诊,医生将结合临床症状和影像特征制定治疗方案。急性期应卧硬板床制动,避免脊柱扭转动作,后期康复需在专业指导下逐步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日常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进展。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