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臼分为哪几种

骨科编辑 医点就懂
0次浏览

脱臼一般是指关节脱位,主要分为创伤性脱位、先天性脱位、病理性脱位、习惯性脱位和麻痹性脱位等类型。关节脱位可能与外力作用、关节发育异常、疾病破坏关节结构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关节畸形、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1、创伤性脱位

创伤性脱位是最常见的类型,通常由外力撞击、跌倒或运动损伤导致。例如肩关节前脱位多因手臂外展时受到暴力引起,表现为肩部方形畸形和上肢活动障碍。急性期需立即冰敷并固定患肢,避免自行复位。临床常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等药物缓解疼痛,严重者需在麻醉下行手法复位。

2、先天性脱位

先天性脱位与胚胎期关节发育异常有关,髋关节脱位在新生儿中较为多见。患儿可能出现下肢不等长、臀纹不对称等症状,早期可通过Pavlik吊带矫正,晚期可能需行Salter骨盆截骨术。家长需定期带孩子进行发育筛查,避免延误治疗导致跛行等后遗症

3、病理性脱位

病理性脱位由关节结构破坏引起,常见于类风湿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或肿瘤等疾病。这类脱位往往伴随关节肿胀、晨僵等症状,需针对原发病治疗。例如类风湿患者可使用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等抗风湿药物,结核患者需规范服用异烟肼片等抗结核药物。

4、习惯性脱位

习惯性脱位指同一关节反复发生脱位,多见于肩关节和颞下颌关节。初次创伤后关节囊松弛是主要原因,轻微动作如打哈欠都可能诱发。急性期处理同创伤性脱位,慢性期需加强肩袖肌群训练,严重者可考虑关节囊修复术。

5、麻痹性脱位

麻痹性脱位源于肌肉张力失衡,常见于小儿麻痹症或脑卒中后遗症。由于肌肉无法维持关节稳定,可能导致髋关节、膝关节等部位脱位。治疗需结合康复训练改善肌力,必要时使用支具固定,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可能需要肌腱转位手术。

关节脱位后应保持患肢制动,用三角巾或夹板临时固定,避免加重软组织损伤。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和钙质,如牛奶、鱼肉等促进组织修复。恢复期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习惯性脱位患者需避免剧烈运动。所有类型脱位均需及时就医,尤其是伴有麻木、苍白等神经血管症状时更须紧急处理。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