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进展期腺瘤是什么意思

关键词: #直肠
关键词: #直肠
直肠进展期腺瘤是指发生在直肠黏膜的腺瘤性息肉已进入快速生长或癌变风险的阶段,属于结直肠癌前病变。主要特征包括腺瘤直径超过10毫米、绒毛状结构占比高、伴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等病理改变。
直肠进展期腺瘤在显微镜下可见腺体结构紊乱,细胞核增大深染,核分裂象增多。绒毛状腺瘤占比超过25%或存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时,癌变概率显著升高。内镜检查常表现为表面分叶、充血或糜烂的隆起性病变。
从正常黏膜经小腺瘤发展为进展期腺瘤通常需要5-15年。此阶段腺瘤细胞已积累多个基因突变,如APC基因缺失、KRAS突变等。若未及时干预,约25%的病例可能在3-5年内进展为浸润性癌。
患者可能出现便血、黏液便、里急后重或排便习惯改变。部分病例因肿瘤较大导致肠腔狭窄,引发腹痛或便秘。值得注意的是,约30%的进展期腺瘤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常通过肠镜筛查发现。
结肠镜检查是确诊金标准,需进行靛胭脂染色或窄带成像观察表面结构。超声内镜可评估浸润深度,病理活检需至少取6-8块组织。粪便DNA检测对直径超过20毫米的腺瘤灵敏度较高。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适用于无黏膜下浸润的病例,对直径超过30毫米的病变可采用分片切除。术后每3年需复查肠镜,发现复发应及时处理。伴有高级别瘤变者建议6个月后首次随访。
确诊直肠进展期腺瘤后应限制红肉摄入,每日补充20-30克膳食纤维。适度进行有氧运动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建议每周保持150分钟中等强度锻炼。术后患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出现便血或腹痛加重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