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儿童肠套叠怎么治疗

儿科编辑 医点就懂
0次浏览

关键词: #儿童

3岁儿童肠套叠可通过空气灌肠复位、手术复位、补液支持、抗生素治疗、饮食调整等方式治疗。肠套叠可能与肠道蠕动异常、肠道感染、肠道息肉、肠道淋巴组织增生、先天性肠道畸形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呕吐、果酱样便、腹部包块、精神萎靡等症状。

1、空气灌肠复位

空气灌肠复位是治疗儿童肠套叠的首选方法,适用于发病时间短且无肠坏死征象的患儿。通过肛门注入气体,在X线透视下观察气体推进情况,利用气压将套叠的肠管推回复位。该方法创伤小且恢复快,但需在专业儿科医师操作下进行。复位成功后需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复发迹象,若出现持续腹痛或血便需及时复查。

2、手术复位

手术复位适用于空气灌肠失败或合并肠坏死的患儿。开腹手术可直接观察肠管状态,手法解除套叠部位并检查肠道活力。若发现肠坏死需切除病变肠段并行肠吻合术。术后需禁食并给予静脉营养支持,待肠功能恢复后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手术创伤较大但能有效处理复杂病例,家长需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术后护理。

3、补液支持

肠套叠患儿因呕吐和禁食易出现脱水,需通过静脉补充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严重脱水时可使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纠正酸中毒,必要时输注人血白蛋白改善循环。补液过程中需监测尿量及电解质水平,避免输液过量导致心肺负担。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皮肤弹性及精神状态变化,及时向医生反馈异常情况。

4、抗生素治疗

对于合并肠道感染或手术后的患儿,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预防感染。若存在厌氧菌感染风险可联用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使用抗生素期间需观察有无皮疹或腹泻等不良反应,疗程一般为5-7天。家长不可自行调整用药剂量,需严格遵循医嘱完成治疗,避免耐药性产生。

5、饮食调整

复位成功后初期给予米汤、稀藕粉等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烂面条、土豆泥等低渣半流食。恢复期应避免高纤维蔬菜和刺激性食物,可适量添加婴儿营养米粉补充能量。每日分6-8次少量进食,进食后家长需轻揉患儿腹部促进消化。若出现腹胀或呕吐应暂停进食并就医复查。

肠套叠患儿治疗后需定期复查腹部超声,6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复发。日常饮食应规律适量,注意餐具消毒和手部卫生。天气变化时及时增减衣物,预防呼吸道感染诱发肠道功能紊乱。若患儿再次出现阵发性哭闹、蜷缩体位等表现,家长须立即携带首次治疗病历前往儿科急诊。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益生菌制剂,但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儿童的产品。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