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织炎的处理原则

蜂窝织炎的处理原则主要包括早期抗感染治疗、局部护理、对症支持、监测并发症和必要时手术治疗。蜂窝织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炎症,常见致病菌为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蜂窝织炎确诊后应立即开始抗生素治疗。轻中度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或头孢类如头孢呋辛酯片。严重感染需静脉使用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对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选用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抗生素疗程通常需要10-14天,需完整足疗程使用。
患肢应抬高制动,减轻水肿和疼痛。局部可外敷50%硫酸镁溶液湿敷,有助于消炎消肿。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搔抓或挤压。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血糖控制,高血糖会延缓伤口愈合。局部禁止热敷,以免加重炎症扩散。
疼痛明显者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片或布洛芬缓释胶囊。发热患者需补充足够水分,必要时物理降温。营养不良者应加强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卧床患者需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进行被动肢体活动。
密切观察体温、血象和局部症状变化。出现持续高热、寒战提示可能发生败血症。局部皮肤发黑、出现波动感需警惕脓肿形成。突发呼吸困难可能为坏死性筋膜炎。这些情况需立即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形成脓肿者需切开引流,取脓液做细菌培养。坏死性筋膜炎需急诊清创,切除坏死组织。严重肢体感染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能需截肢挽救生命。术后需继续抗感染治疗,定期换药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蜂窝织炎患者应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外伤和昆虫叮咬。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静脉功能不全。增强免疫力,保证充足睡眠和均衡营养。急性期需严格卧床休息,恢复期可逐步增加活动量。出现皮肤红肿热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导致严重并发症。遵医嘱规范用药,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定期复诊评估治疗效果,直至完全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