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哪些

深静脉血栓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有患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浅静脉扩张、活动受限等。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阻塞血管,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疾病,多见于下肢。
患肢肿胀是深静脉血栓最常见的症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患肢,导致肢体明显肿胀。肿胀多发生在小腿、大腿或整个下肢,通常为单侧肢体,且肿胀程度会逐渐加重。患者可能感觉患肢沉重、紧绷,皮肤发亮。肿胀在站立或久坐后更为明显,抬高患肢可稍缓解。
深静脉血栓引起的疼痛多为钝痛或胀痛,可从小腿逐渐向上蔓延至大腿。疼痛在行走、站立或按压患肢时加重,休息或抬高患肢后可减轻。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压痛,尤其是沿着静脉走行部位。疼痛程度因人而异,从轻微不适到剧烈疼痛均有可能。
由于静脉血流淤滞和局部炎症反应,患肢皮肤温度常比健侧升高,触摸时可感觉到明显温差。皮肤可能呈现发红或紫红色,尤其在血栓形成的静脉走行区域更为明显。这种局部温度变化是深静脉血栓的重要体征之一。
当深静脉血流受阻时,浅表静脉会代偿性扩张以增加侧支循环。患者可能观察到患肢皮下静脉明显凸起、迂曲,尤其在站立时更为显著。这种表现多出现在小腿内侧或大腿,是深静脉血栓的间接征象。
由于肿胀和疼痛,患者常自觉患肢活动受限,行走困难,严重者甚至无法负重。部分患者会出现肌肉僵硬感,关节活动度减小。长期活动受限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影响肢体功能恢复。
深静脉血栓患者应避免长时间卧床或久坐不动,可适当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穿着医用弹力袜有助于减轻症状和预防血栓进展。饮食上应保持清淡,多饮水,避免高脂高盐食物。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适度运动。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诊断和治疗,避免发生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定期复查,遵医嘱进行抗凝治疗和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