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有肝硬化的病人排尿少有危险吗

肝硬化患者排尿少可能存在危险,需警惕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肝硬化导致排尿减少通常与门静脉高压、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或肾功能受损有关,严重时可引发电解质紊乱、氮质血症甚至多器官衰竭。
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会导致内脏血管扩张,有效循环血容量相对不足,肾脏灌注减少从而尿量下降。此时可能伴随腹胀、下肢水肿等症状,需通过限制钠盐摄入、补充白蛋白等方式改善。若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可能进一步加重肾功能损害,表现为尿量骤减伴发热腹痛,需及时抗感染治疗。部分患者因长期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可能引发电解质紊乱导致排尿异常,需监测血钾、肌酐水平。进展至肝肾综合征时,尿量持续减少伴血肌酐升高,需采用特利加压素注射液联合人血白蛋白治疗,必要时需进行肾脏替代治疗。
肝硬化终末期患者可能出现顽固性少尿,与肝衰竭导致的全身血流动力学紊乱相关。此类情况常合并肝性脑病、凝血功能障碍等表现,尿量减少往往提示预后不良。需注意排除其他导致少尿的病因,如急性肾小管坏死、药物性肾损伤等,避免误诊延误治疗。对于合并腹水的患者,过度利尿可能诱发肾前性氮质血症,需严格记录24小时尿量及体重变化。
肝硬化患者应每日监测尿量及体重变化,记录24小时出入量。饮食需控制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3克,适当补充优质蛋白但避免过量。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肾毒性药物,出现尿量明显减少或尿色加深时需立即就医。定期复查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及腹部超声,根据病情调整利尿剂用量。对于顽固性腹水或肝肾综合征患者,可考虑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等介入治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