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症状及治疗

小儿疱疹性口腔炎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疱疹、发热、拒食等症状,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局部护理、退热等方式干预。该病通常由单纯疱疹病毒1型感染引起,可能伴随牙龈红肿、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患儿口腔内会出现针尖大小的透明水疱,多见于舌缘、颊黏膜等部位,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面,表面覆盖黄白色假膜。家长需注意观察疱疹数量及范围,避免患儿抓挠。可遵医嘱使用开喉剑喷雾剂、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等药物局部喷涂,配合生理盐水漱口清洁。
约半数患儿会出现38-40℃中高热,持续2-4天,可能伴随寒战、嗜睡等全身症状。家长需定时监测体温,体温超过38.5℃时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退热,同时保持室内通风,适当减少衣物散热。
口腔疼痛会导致患儿拒绝饮食和饮水,可能出现脱水症状。家长可提供温凉流质食物如米汤、牛奶,避免酸性或坚硬食物刺激溃疡。严重脱水时需就医补液,必要时使用利多卡因凝胶局部止痛。
病毒侵犯牙龈组织会引起弥漫性充血肿胀,触碰易出血。可使用康复新液含漱促进黏膜修复,配合儿童软毛牙刷轻柔清洁口腔。该症状通常随疱疹消退逐渐缓解,若持续加重需排除合并细菌感染。
颌下或颈部淋巴结可能出现蚕豆大小肿物,触痛明显但表面皮肤无红肿。此为病毒性淋巴结炎表现,一般无须特殊处理,随着病情好转2-3周内逐渐消退。若淋巴结持续增大或化脓需就医排除其他感染。
患儿应单独使用餐具并定期消毒,保持口腔清洁但避免过度刺激溃疡面。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促进黏膜修复,选择无糖型营养补充剂。密切观察精神状态和尿量,出现持续高热、抽搐或脱水症状需立即就医。病程通常持续7-10天,家长需耐心护理并避免擅自使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