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消化道溃疡的常见疾病有哪些

引起消化道溃疡的常见疾病主要有胃食管反流病、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泌素瘤、克罗恩病以及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消化道溃疡通常表现为上腹痛、反酸、嗳气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呕血或黑便。
胃食管反流病可能导致食管下端黏膜损伤,胃酸反复刺激可引发溃疡。患者常伴有胸骨后烧灼感、反流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等抑酸护胃药物,同时避免饱餐及睡前进食。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道溃疡的主要病因,细菌会破坏胃黏膜屏障。感染者可能出现腹胀、食欲减退,可通过碳13呼气试验确诊。根治方案需包含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等抗生素联合铋剂,须严格完成疗程。
胃泌素瘤会过度分泌胃酸,导致顽固性溃疡。患者常有腹泻、多发溃疡等表现,血清胃泌素检测可辅助诊断。治疗需使用注射用奥曲肽控制激素分泌,必要时手术切除肿瘤,同时配合泮托拉唑钠肠溶片抑制胃酸。
克罗恩病属于炎症性肠病,可累及全消化道形成深溃疡。典型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体重下降,肠镜检查可见跳跃性病变。急性期需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控制炎症,重症患者可能需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生物制剂治疗。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会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削弱胃黏膜保护。用药者可能出现隐匿性出血,建议联合米索前列醇片保护胃黏膜。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监测。
消化道溃疡患者需规律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及过冷过热饮食。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遵医嘱规范用药并定期复查胃镜。若出现呕血、剧烈腹痛或体重骤降,应立即就医排除穿孔或恶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