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损伤是咋回事

心肌损伤可能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炎、心脏外伤、药物毒性反应、长期高血压等因素引起,可通过心电图检查、血液生化检测、影像学评估等方式诊断,并采取药物治疗、介入手术等方法干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肌损伤最常见的原因,由于脂质沉积导致血管狭窄,心肌供血不足。患者可能出现胸痛、活动后心悸等症状。临床常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硝酸甘油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等药物改善血流,严重时需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日常需控制脂肪摄入并戒烟。
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的心肌炎症可损伤心肌细胞,常见于感冒后出现乏力、气促症状。诊断需结合心肌酶谱和心脏磁共振,治疗包括辅酶Q10胶囊、维生素C注射液等营养心肌药物,急性期需绝对卧床。家长需注意儿童患者避免剧烈运动。
胸部撞击或医源性操作可能导致心肌挫伤,表现为持续胸痛伴心电图ST段改变。轻症可用复方丹参滴丸促进修复,重症需心包穿刺引流。伤后3个月内禁止负重活动,定期复查心脏超声评估恢复情况。
某些化疗药物如阿霉素可能引发剂量依赖性心肌损害,早期可见心率增快和乏力。使用右丙亚胺注射液可预防毒性,已损伤时需停用致病药物并静脉滴注磷酸肌酸钠。治疗期间每周监测左心室射血分数。
未控制的高血压使心肌长期超负荷工作,最终导致心室肥厚和舒张功能减退。患者常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降压,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肥胖者需减重。
心肌损伤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有氧运动不超过30分钟,避免情绪激动。定期监测血压和心率变化,服用抗凝药物者需观察出血倾向。出现胸痛持续不缓解或下肢水肿加重时,应立即携带既往检查资料就诊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