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骨髓炎的症状有哪些

化脓性骨髓炎的症状主要包括局部红肿热痛、发热、寒战、肢体功能障碍以及脓液形成。化脓性骨髓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可能伴随全身性症状和局部组织破坏。
化脓性骨髓炎早期表现为感染部位皮肤发红、肿胀、温度升高和明显疼痛。疼痛多为持续性且逐渐加重,活动或触碰患处时疼痛加剧。感染多发生在长骨的干骺端,如股骨、胫骨等。患者可能因疼痛而拒绝活动患肢,导致肢体保护性姿势。局部触诊可发现明显压痛,皮肤紧绷发亮。
患者通常会出现中高度发热,体温可达38-40摄氏度。发热多为持续性,可能伴随寒战、出汗等全身症状。在儿童患者中,发热可能更为明显且突然出现。发热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表现,提示感染已进入血液系统。建议家长密切监测患儿体温变化,及时就医控制感染。
寒战是化脓性骨髓炎的常见伴随症状,表现为全身不自主颤抖,多与高热同时出现。寒战反映细菌毒素或炎症介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中,寒战可能先于其他症状出现。严重寒战可能导致患者牙齿打颤、肌肉抽搐,需要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肢体活动受限。儿童可能表现为拒绝行走或患肢负重,成人则出现关节活动度下降。这是由于炎症导致骨膜刺激和肌肉痉挛所致。在慢性骨髓炎中,长期炎症可导致骨质破坏,进而引起病理性骨折或关节畸形。早期发现并治疗有助于减少功能障碍。
化脓性骨髓炎晚期可在骨髓腔内或骨膜下形成脓肿,表现为局部波动感。脓肿可能穿透骨质形成窦道,导致皮肤破溃流脓。脓液多为黄绿色,可能伴有恶臭。慢性骨髓炎患者可能出现反复流脓、伤口不愈。这种情况需要手术清创联合长期抗生素治疗,如头孢曲松钠注射液、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等。
化脓性骨髓炎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患肢负重或剧烈活动。饮食上应保证充足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鱼肉等,有助于组织修复。同时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西蓝花、猕猴桃等食物,增强免疫力。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继发感染。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注射用青霉素钠等进行规范治疗,防止病情进展为慢性骨髓炎或发生全身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