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不全性肠梗阻危险吗

肛肠科编辑 医点就懂
0次浏览

关键词: #肠梗阻

急性不全性肠梗阻是否危险需根据病情进展判断,多数情况下经及时干预风险可控,但延误治疗可能引发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该病通常由肠粘连、肿瘤压迫或粪石堵塞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腹痛、腹胀及排便排气减少。

早期发现并治疗时,急性不全性肠梗阻可通过胃肠减压、禁食补液等保守措施缓解。肠壁血运未受影响阶段,医生可能开具乳果糖口服溶液、开塞露或甘油灌肠剂软化粪便,配合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预防感染。多数患者经3-5天治疗症状逐渐改善,无须手术干预。

若梗阻持续超过48小时未缓解,可能出现肠管扩张加重、电解质紊乱甚至肠穿孔。此时查体可见腹膜刺激征,影像学显示肠壁水肿增厚,需紧急行肠粘连松解术或肠造瘘术。老年患者或合并糖尿病者更易发生肠缺血,术后需监测血乳酸及白细胞水平。

日常应注意保持规律排便习惯,术后早期进食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逐步过渡至低渣饮食。避免突然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腹部手术后患者需遵医嘱使用聚乙二醇4000散预防粘连。出现持续呕吐或剧烈腹痛应立即就医,禁止自行服用泻药或止痛药物。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