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冒引起慢性鼻炎

儿童感冒引起慢性鼻炎可能与病毒感染、鼻黏膜损伤、免疫功能低下、过敏反应、鼻腔结构异常等因素有关。慢性鼻炎通常表现为鼻塞、流涕、嗅觉减退等症状,可通过鼻腔冲洗、药物治疗、免疫调节、过敏原回避、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儿童感冒多由鼻病毒、腺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若未及时控制可能迁延为慢性鼻炎。病毒感染可导致鼻黏膜充血水肿,长期反复发作可能造成纤毛功能损伤。治疗需遵医嘱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清洗鼻腔,或配合利巴韦林颗粒、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等抗病毒药物。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发热、脓涕等细菌感染征象。
感冒期间频繁擤鼻涕或抠鼻可能造成鼻黏膜机械性损伤,破坏黏膜屏障功能。受损黏膜易受病原体侵袭形成慢性炎症,表现为鼻腔干燥结痂、反复鼻出血。建议使用红霉素眼膏局部涂抹保护创面,或通过复方木芙蓉涂鼻软膏促进修复。日常可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在50%-60%。
营养不良或患有免疫缺陷疾病的儿童更易从感冒发展为慢性鼻炎。免疫球蛋白A分泌不足会导致鼻腔局部防御能力下降。可遵医嘱服用匹多莫德口服溶液调节免疫,配合玉屏风颗粒益气固表。家长应保证患儿摄入足量优质蛋白和维生素A,适当补充含锌食物如牡蛎、牛肉等。
感冒可能诱发过敏性鼻炎患儿出现混合型慢性鼻炎,表现为阵发性喷嚏、清水样涕。尘螨、花粉等过敏原刺激会加重黏膜炎症反应。建议检测过敏原后使用氯雷他定糖浆抗过敏,配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局部抗炎。日常需定期清洗床品,雾霾天气减少外出。
腺样体肥大、鼻中隔偏曲等结构问题会阻碍鼻腔通气引流,使感冒后分泌物滞留导致炎症慢性化。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需考虑鼻内镜检查,必要时行腺样体切除术或鼻中隔矫正术。术前可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缓解症状,术后需定期复查防止粘连。
家长应帮助儿童养成每日清洗鼻腔的习惯,选择儿童专用生理性海水喷雾。冬季外出佩戴口罩避免冷空气刺激,夏季空调温度不宜过低。饮食注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水保持黏膜湿润。若鼻塞症状影响睡眠或伴随听力下降、面部疼痛等表现,需及时至耳鼻喉科就诊评估是否合并鼻窦炎。慢性鼻炎患儿建议每3-6个月复查鼻内镜,监测黏膜修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