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损伤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输尿管损伤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修复损伤、恢复尿路通畅、预防感染和保护肾功能。具体处理方式需根据损伤程度、位置及患者全身状况决定。
轻微挫伤或部分撕裂且无尿外渗时,可留置双J管引流尿液并密切观察。适用于医源性器械检查导致的黏膜损伤,需监测体温、尿量及腰部症状变化。保守期间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损伤。
通过输尿管镜放置支架管或进行电凝止血,适用于非全层断裂的穿孔性损伤。内镜下球囊扩张可用于短段狭窄,术后需定期复查影像学确认愈合情况。该方法创伤小但存在输尿管穿孔或支架移位风险。
完全断裂或合并严重组织缺损时需开放或腹腔镜手术。上段损伤宜采用端端吻合术,中下段损伤可考虑输尿管膀胱再植术。若缺损过长,可能需使用肠代输尿管或自体肾移植。术中应彻底清创并放置引流管。
严重感染或修复条件不足时,先行肾造瘘或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分流尿液。待感染控制后二期修复,可降低尿性囊肿和脓毒症风险。转流期间需定期更换造瘘管并保持局部清洁。
针对尿瘘需持续引流并控制感染,狭窄病例可多次行球囊扩张。肾功能受损者需限制蛋白摄入,避免肾毒性药物。长期随访尿常规、超声及肾功能,警惕输尿管硬化或肾积水进展。
术后应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以上,促进尿液冲刷作用。避免憋尿及剧烈腰部活动,三个月内禁止重体力劳动。饮食以低盐优质蛋白为主,限制草酸含量高的食物。定期复查静脉肾盂造影或CT尿路成像,评估输尿管通畅度与肾功能恢复情况。出现发热、血尿或腰痛加重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