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的征兆有哪些

痔疮的早期征兆主要有便血、肛门瘙痒、肛门坠胀、排便疼痛、肛门异物感等。痔疮是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扩张屈曲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便血是痔疮最常见的早期表现,多为排便时粪便表面附着鲜红色血液或便后滴血,血液与粪便不相混合。便血通常由内痔黏膜受粪便摩擦破裂引起,出血量较少时可自行停止。若长期反复便血可能导致贫血,表现为头晕、乏力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肛泰软膏、普济痔疮栓等药物缓解症状。
肛门瘙痒多因痔核脱出导致肛门闭合不全,肠液渗出刺激肛周皮肤引起。瘙痒在夜间或排便后加重,可能伴随肛周潮湿感。反复搔抓可能引发肛周湿疹或继发感染。保持肛周清洁干燥有助于缓解症状,必要时可使用复方角菜酸酯乳膏、氧化锌软膏等药物。
肛门坠胀感常见于内痔或混合痔患者,表现为肛门部位持续性的沉重、下坠不适。这种症状在久站、久坐或排便时加重,可能与痔核增大压迫直肠下端神经有关。温水坐浴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坠胀感。若症状严重可考虑使用地奥司明片等口服药物。
排便疼痛多见于外痔血栓形成或内痔嵌顿时,表现为排便时肛门撕裂样或灼烧样疼痛。血栓性外痔可在肛缘触及硬结,伴有明显触痛。疼痛剧烈时可遵医嘱使用利多卡因凝胶等局部麻醉药物,或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
肛门异物感指患者自觉肛门口有肿物突出,常见于二度以上内痔或结缔组织外痔。初期肿物多在排便时脱出,便后可自行回纳,后期需用手推回或持续脱出。保持规律排便习惯可减轻症状,必要时需通过手术切除痔核。
预防痔疮需保持每日充足水分摄入和膳食纤维摄入,建议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适量食用西蓝花、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避免久坐久站,每小时起身活动5-10分钟。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每次排便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出现持续便血、痔核脱出无法回纳等情况时,应及时到肛肠外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