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肠胃炎症状有哪些

突发性胃肠炎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乏力、食欲减退、脱水等。胃肠炎通常由病毒细菌感染、食物中毒、药物刺激、过敏反应、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引起,需根据病因采取对症治疗。
胃肠黏膜受刺激时易引发反射性呕吐,常见于诺如病毒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含胆汁。儿童患者呕吐频率较高,家长需注意防止误吸。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盐酸洛哌丁胺胶囊、口服补液盐Ⅲ等药物缓解症状,同时保持侧卧位避免窒息。
肠道痉挛导致脐周或下腹阵发性绞痛,伴随排便次数增多至每日3-10次,粪便呈水样或糊状。轮状病毒感染常见蛋花汤样便,细菌性肠炎可见黏液脓血便。建议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消旋卡多曲颗粒调节肠道菌群,严重脱水时需静脉补液治疗。
病原体感染可引发38-39℃中低热,沙门氏菌感染可能出现高热寒战。全身乏力与电解质紊乱相关,幼儿可能出现嗜睡症状。家长需监测体温变化,体温超过38.5℃时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混悬液,同时补充葡萄糖电解质溶液维持能量供给。
消化功能紊乱导致厌食拒食,婴幼儿可能表现为哭闹拒奶。急性期建议少量多次饮用米汤、苹果汁等低渗液体,避免牛奶等加重腹泻的食物。症状缓解后逐步添加馒头、粥类等低脂易消化食物,配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改善消化功能。
频繁呕吐腹泻导致眼窝凹陷、皮肤弹性下降等脱水体征,严重时出现少尿或无尿。轻度脱水可通过口服补液盐纠正,中重度脱水需静脉输注氯化钠注射液。家长应记录患儿排尿次数,出现4小时无尿、精神萎靡等表现需立即就医。
突发性胃肠炎患者需注意休息并保持清淡饮食,急性期选择白粥、面条等低纤维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及高糖饮食加重肠道负担。症状持续超过48小时或出现血便、持续高热、意识模糊等严重表现时,应及时至消化内科或急诊科就诊。日常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生熟食品分开处理可有效预防病原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