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影像学表现CT

脂肪肝在CT影像学上主要表现为肝脏密度降低、肝内血管模糊或反转等特征。脂肪肝的CT表现主要有肝实质密度均匀性减低、肝内血管相对清晰、肝脾CT值比值倒置、增强扫描无占位效应、肝内局灶性脂肪沉积与正常肝组织分界不清等。
正常肝脏CT平扫密度高于脾脏和肝内血管,脂肪肝时肝实质密度均匀性减低,严重者CT值可低于脾脏。肝细胞脂肪变性导致细胞内脂滴积聚是密度减低的主要原因,CT值降低程度与脂肪浸润程度呈正相关。轻度脂肪肝CT值降低不明显时需结合超声或MRI进一步评估。
脂肪肝进展期可见肝内血管相对清晰甚至高于肝实质密度的反转征象,这是由于脂肪沉积使肝实质密度下降,而血管内血液密度不变形成的对比反差。门静脉分支在低密度肝实质背景下呈现树枝状高密度影,此征象有助于与肝硬化等疾病鉴别。
正常肝脏CT值高于脾脏约8-10HU,脂肪肝时肝脾CT值关系发生倒置,脾脏密度相对高于肝脏。该指标是定量诊断脂肪肝的重要依据,肝脾CT值差值超过10HU可辅助诊断中度以上脂肪肝,但需排除血液病等导致脾脏密度增高的疾病。
脂肪肝增强扫描时肝实质强化程度与正常肝脏一致,但绝对密度仍低于正常肝组织,且无占位性病变的异常强化灶。动态增强各期肝内血管走行自然,可与肝脏肿瘤鉴别。局灶性脂肪沉积区增强后与正常肝组织同步强化,无包膜效应或血管推移征。
部分脂肪肝表现为肝段或肝叶局部密度减低,与正常肝组织分界欠清且无占位效应,增强扫描可见穿过病灶的正常血管。需与肝转移瘤等低密度病灶鉴别,MRI同反相位成像能明确脂肪成分,避免误诊为恶性肿瘤。
脂肪肝患者应控制每日总热量摄入,减少高脂高糖食物,增加膳食纤维和优质蛋白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避免饮酒和使用肝毒性药物。定期复查肝功能及影像学检查,若出现转氨酶持续升高或影像学发现新发病灶需及时就医。合并代谢综合征者需同步控制血糖、血脂和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