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脐疝的治疗方法
新生儿编辑
医路阳光
新生儿编辑
医路阳光
婴儿脐疝可通过保守观察、脐疝带固定、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脐疝多因先天性腹壁发育薄弱导致,表现为脐部柔软膨出物,哭闹时增大。

直径小于2厘米且无嵌顿的脐疝可暂不处理。多数患儿在1-2岁前随腹肌发育自愈,期间避免持续哭闹、便秘等腹压增高行为。家长需每日检查疝囊质地,若出现红肿、触痛或无法回纳需立即就医。
适用于疝环较大的患儿,通过弹性绷带加压促进缺损闭合。需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佩戴,每日松解1-2小时观察皮肤状况,防止压疮。该方法可能缩短自愈时间,但过度压迫可能影响胃肠功能。

4岁以上未自愈或疝环超过2厘米者需行脐疝修补术。常用术式包括开放腹膜前修补术、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时间约30-60分钟。术后需保持切口干燥,一周内避免剧烈活动。

日常护理应减少婴儿哭闹频率,喂养后竖抱拍嗝预防腹胀,衣着选择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若发现脐部包块变硬、颜色发紫或伴呕吐,须立即急诊处理。定期儿科随访可动态评估疝环闭合情况,医生会根据进展调整干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