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血透要做动静脉瘘

心血管内科编辑 医普观察员
0次浏览

关键词: #静脉

血透患者通常需要建立动静脉瘘,动静脉瘘是血液透析的重要血管通路,主要有保证充足血流量、减少穿刺损伤、降低感染风险、延长血管使用寿命、提高透析效率等作用。

1、保证充足血流量

动静脉瘘通过将动脉与静脉直接吻合,使静脉血流量显著增加。透析时需要每分钟200-300毫升的血流量才能有效清除毒素,普通静脉无法满足需求。动静脉瘘的建立使静脉血管动脉化,管腔扩张、管壁增厚,能够承受长期穿刺和高血流量。未建立瘘管的患者可能出现血流量不足导致透析不充分。

2、减少穿刺损伤

动静脉瘘血管经过数月成熟后,血管壁会变得厚实坚韧。相比临时穿刺外周静脉,成熟瘘管能耐受每周多次穿刺而不易出现血肿、渗血等并发症。普通静脉反复穿刺容易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而瘘管血管结构改变后具有更好的修复能力。每次透析需要穿刺两根针,长期使用对血管损伤较大。

3、降低感染风险

动静脉瘘作为永久性血管通路,避免了中心静脉导管相关的感染风险。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血透患者常见并发症,可能引发败血症等严重后果。瘘管位于皮下,没有外露部分,细菌侵入概率低。使用过程中严格消毒可以进一步降低感染概率,维护良好的血管通路。

4、延长血管使用寿命

合理建立的动静脉瘘可以使用多年,远长于临时血管通路。选择非优势侧前臂进行手术,保留其他血管作为备用。正确护理包括穿刺轮换、压迫止血、避免负重等措施能显著延长瘘管寿命。血管资源有限,需要有计划地使用和保护,为长期透析创造条件。

5、提高透析效率

动静脉瘘提供的稳定高血流量使每次透析都能达到充分性标准。血流量不足会导致毒素清除不彻底、水分脱除困难等问题。良好的瘘管功能是保证透析质量的基础,直接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定期监测瘘管血流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狭窄等问题。

血透患者应保护好动静脉瘘,避免在瘘侧肢体测血压、抽血或输液。每日检查瘘管震颤和杂音,发现异常及时就医。保持皮肤清洁,透析后正确压迫止血。合理补充蛋白质和热量,控制水分摄入,维持电解质平衡。适当活动瘘侧肢体促进血液循环,但避免剧烈运动或负重。定期随访评估瘘管功能,必要时进行超声检查或介入治疗。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