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淋巴结肿大的主要症状

儿童淋巴结肿大主要表现为局部或全身淋巴结体积增大,可能伴有触痛、发热、皮肤发红等症状。常见病因有感染性因素、免疫反应、血液系统疾病等,需结合伴随症状综合判断。
淋巴结直径超过1厘米可视为肿大,常见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感染引起的肿大通常呈黄豆至蚕豆大小,质地柔软有弹性。家长可通过触摸浅表部位观察是否出现异常凸起,测量时需与对侧同一部位对比。急性细菌感染时淋巴结增大速度较快,可能24小时内明显变化。
炎症性肿大常伴随按压痛感,儿童可能抗拒触摸患处。触痛程度与感染严重性相关,化脓性链球菌感染时疼痛较为剧烈。触诊应注意力度轻柔,从周围正常组织逐渐移向肿大中心区。若淋巴结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可能提示结核等特殊感染。
浅表淋巴结肿大可导致局部皮肤温度升高、发红,严重时出现皮肤破溃流脓。EB病毒感染引起的肿大多伴随眼睑水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能出现全身弥漫性皮疹。观察皮肤变化时需注意有无抓痕、蚊虫叮咬等干扰因素。
约60%感染性淋巴结肿大会伴随体温升高,幼儿可能出现39摄氏度以上高热。发热模式有助于鉴别诊断,如周期性发热可能提示猫抓病,持续低热需警惕结核感染。家长应记录发热起病时间、峰值温度和用药反应。
部分患儿会出现食欲减退、精神萎靡、夜间盗汗等全身反应。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肿大可能伴随贫血、出血倾向,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瘀斑。若出现体重下降、关节疼痛等表现,需考虑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
发现儿童淋巴结肿大时,家长应避免挤压按摩患处,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急性期可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适当增加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猕猴桃、橙子等。观察期间记录肿大变化情况,若持续2周未消退或伴随呼吸困难、意识改变等危重症状,须立即就医进行血常规、超声等检查。日常注意增强儿童体质,按时接种疫苗,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