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眼底病变筛查

儿科编辑 医普观察员
23次浏览

关键词: #早产 #眼底病 #眼底病变

早产儿眼底病变筛查通常建议在出生后4-6周进行,主要针对胎龄小于32周或出生体重低于2000克的早产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未成熟视网膜血管异常增殖导致的疾病,筛查方式主要有眼底镜检查、广域数字化视网膜成像系统检查等。

1、筛查必要性

早产儿视网膜血管发育不完善,高浓度吸氧、感染等因素可能诱发视网膜缺血缺氧,导致血管异常增生。未及时干预可能引发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筛查可早期发现病变,避免不可逆视力损伤。

2、筛查时间

首次筛查应在矫正胎龄31-33周实施,后续根据眼底情况每1-3周复查。病变进展期需缩短至每周检查,直至血管发育成熟。筛查持续至视网膜血管化完成,多数需随访至矫正月龄3-6个月。

3、筛查方法

广域数字化视网膜成像系统可无创获取130度视网膜图像,配合巩膜压迫器观察周边视网膜。间接检眼镜检查需散瞳后由专业医师操作,两者结合能提高病变检出率。检查前30分钟需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

4、病变分级

按国际分类标准分为5期,1-2期需密切随访,3期是激光治疗临界点,出现plus病变需48小时内干预。4-5期已发生视网膜脱离,需玻璃体切割手术。筛查报告需记录病变分区、分期及血管迂曲程度。

5、随访管理

筛查阴性者每2周复查至血管发育完成。1-2期病变每周复查,3期病变需转诊至眼底病专科。家长需学会观察患儿眼球震颤、瞳孔白瞳征等异常,避免剧烈摇晃婴儿。出院后定期眼科随访至学龄前。

早产儿眼底筛查后需避免强光刺激,检查当天暂停沐浴。母乳喂养有助于视网膜发育,可适当补充维生素E。发现异常需立即就医,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永久性视力障碍。建议家长建立筛查档案,严格遵循复查计划,配合医生进行全程管理。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