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病因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病因主要有创伤性损伤、血管损伤、剧烈运动、烧伤或挤压伤、医源性因素等。
骨折、脱位或严重软组织挫伤可直接导致骨筋膜室内压力升高。骨骼断裂后出血或肌肉肿胀会迅速占据有限空间,若未及时处理可能发展为缺血性肌坏死。创伤后需立即固定患肢并监测末梢循环,临床常用甘露醇注射液、七叶皂苷钠片等药物缓解水肿。
动脉破裂或血栓形成会引发骨筋膜室内灌注异常。缺血再灌注时大量液体渗出至组织间隙,与动静脉瘘等血管病变均可导致室内压超过30mmHg的临界值。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早期发现血管异常,必要时需行筋膜切开减压术。
长时间高强度运动使肌肉体积增加20%以上,常见于新兵训练或马拉松运动员。反复肌肉收缩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发非创伤性筋膜室高压。运动后出现进行性疼痛需警惕,可通过肌酸激酶检测辅助诊断。
三度烧伤后焦痂限制筋膜室扩张,挤压伤导致的横纹肌溶解会释放大量肌红蛋白。这两种情况均会造成室内内容物体积剧增,需紧急处理以防急性肾衰竭。临床常联合使用碳酸氢钠注射液与呋塞米注射液碱化尿液。
石膏固定过紧、抗凝治疗过度或输液外渗等医疗操作可能诱发该病。骨科术后使用加压包扎时,需每2小时检查肢体远端动脉搏动。发现张力性水泡或感觉异常应立即松解外固定,必要时静脉滴注甘露醇降低室内压。
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应避免患肢抬高超过心脏水平,以防加重缺血。急性期过后可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但6周内禁止负重运动。日常需监测患肢皮温、颜色及感觉变化,若出现麻木或疼痛加剧须立即就医。恢复期饮食应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清、鳕鱼等促进肌肉修复,同时限制高盐食物防止水肿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