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瘤的症状和危害

子宫腺肌瘤的症状主要有痛经、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下腹坠胀感以及性交疼痛等,可能导致的危害包括贫血、不孕、生活质量下降以及继发性病变等。子宫腺肌瘤是子宫内膜异位到子宫肌层形成的良性病变,其症状和危害与病灶大小、位置及个体差异有关。
子宫腺肌瘤患者常出现逐渐加重的痛经,疼痛多位于下腹部及腰骶部,月经来潮前1-2天开始,持续至经期结束。这种痛经是由于异位内膜组织在月经周期中发生出血,刺激子宫肌层收缩所致。严重时可影响日常活动,需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等止痛药物缓解。
子宫腺肌瘤会导致子宫增大、宫腔面积增加,同时影响子宫收缩功能,从而引起月经量明显增多,部分患者可出现大血块。长期月经过多可能引发缺铁性贫血,表现为乏力、头晕等症状。临床常用氨甲环酸片、云南白药胶囊等药物减少出血。
患者月经周期可能正常,但经期持续时间延长至7天以上,甚至淋漓不尽达10余天。这与子宫收缩乏力、内膜修复缓慢有关。长期经期延长不仅增加感染风险,还会加重贫血程度。医生可能建议使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等激素类药物调节月经周期。
随着腺肌瘤增大,患者常感下腹部坠胀不适,尤其在久站、劳累后加重。巨大腺肌瘤还可能压迫膀胱或直肠,引起尿频、便秘等症状。超声检查可明确腺肌瘤大小及位置,必要时需考虑腹腔镜手术切除病灶。
子宫腺肌瘤病灶若位于子宫后壁,性交时可能触碰病灶引发深部疼痛。这种疼痛具有定位明确、重复性出现的特点,可能影响夫妻生活质量。临床可采用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等药物暂时抑制病灶活性,缓解相关症状。
子宫腺肌瘤患者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增加瘦肉、动物肝脏等富铁食物摄入,预防贫血;适度进行瑜伽、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增强体质但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妇科检查监测病情变化,若出现症状加重或备孕困难应及时就医。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调整用药方案,手术干预后应按要求复查,关注复发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