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炎要做哪些检查能确诊

血管炎确诊通常需要进行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血管造影和免疫学检查等。血管炎是一组以血管壁炎症为特征的疾病,可能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需结合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血液检查是血管炎诊断基础,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和血沉等指标。血常规可发现白细胞计数升高或贫血,C反应蛋白和血沉反映炎症活动程度。部分血管炎患者可能出现血小板减少或肝功能异常。血液检查有助于评估全身炎症状态,但不能单独确诊血管炎。
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和MRI等,用于评估血管和器官受累情况。超声可显示血管壁增厚和血流异常,CT和MRI能发现血管狭窄、动脉瘤或器官缺血性改变。肺部血管炎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胸部CT检查,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需做头颅MRI。影像学检查可辅助定位病变范围。
病理活检是确诊血管炎的金标准,通过取病变组织进行显微镜检查。常见活检部位包括皮肤、肾脏、肺脏或颞动脉等。活检可观察到血管壁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素样坏死等特征性改变。浅表血管炎可选择皮肤活检,肾脏受累时需进行肾穿刺活检。病理结果结合临床可明确血管炎类型。
血管造影可直观显示血管狭窄、闭塞或动脉瘤等病变。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诊断大中血管炎的重要方法,如大动脉炎和结节性多动脉炎。血管造影能评估血管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但属于有创检查。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或脑血管造影以明确诊断。
免疫学检查包括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和补体水平检测等。ANCA检测对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和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诊断有重要意义。部分血管炎患者可能出现低补体血症或冷球蛋白阳性。免疫学检查有助于血管炎分型和鉴别诊断,但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血管炎患者确诊后应遵医嘱规范治疗,避免自行调整药物。日常需注意休息,避免感染和过度劳累。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保证足够营养摄入。定期复查相关指标,监测病情变化。出现发热、新发皮疹或器官功能异常时应及时就医。血管炎治疗周期较长,患者需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医生随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