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原菌是什么细菌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病原菌主要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该病属于风湿热的继发损害,通常由咽喉部链球菌感染后诱发自身免疫反应,导致心脏瓣膜结构受损。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发病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这种细菌表面含有的M蛋白与人体心肌细胞、心内膜组织存在分子模拟现象,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清除细菌时,可能错误攻击自身心脏组织。链球菌感染后2-4周可能出现风湿热症状,反复发作可造成二尖瓣、主动脉瓣等瓣膜的增厚、粘连及功能障碍。典型表现为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听诊可闻及心脏杂音。实验室检查可见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升高,咽拭子培养可能检出链球菌。早期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清除链球菌感染是预防疾病进展的关键,对于已形成的瓣膜病变可能需要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
预防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需重视链球菌性咽炎的规范治疗,出现咽痛、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确诊链球菌感染后需足疗程使用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青霉素V钾片、阿莫西林胶囊等。既往有风湿热病史者需长期预防性用药,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评估瓣膜功能。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暖防寒,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保持口腔卫生减少病原菌定植,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时避免剧烈运动以防诱发心脏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