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后果多严重

消化道出血的严重程度与出血量、出血速度及基础疾病有关,可能引发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消化道出血主要与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肿瘤侵蚀血管、药物损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呕血、黑便、头晕、心悸、血压下降等症状。
长期胃酸侵蚀或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导致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出血量少时仅表现为黑便,大量出血可出现呕血。需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胶体果胶铋胶囊等药物抑制胃酸并保护黏膜,同时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
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常出现喷射状呕血。紧急处理需使用注射用生长抑素、醋酸奥曲肽注射液降低门脉压力,必要时行内镜下套扎或组织胶注射止血。这类出血易反复且死亡率高。
应激、酒精或非甾体抗炎药可导致胃黏膜广泛糜烂出血。轻症表现为咖啡渣样呕吐物,重症可呕鲜红色血液。需停用损伤因素并使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硫糖铝混悬凝胶、康复新液等药物促进黏膜修复。
胃癌、结肠癌等肿瘤组织坏死侵蚀血管可引起持续少量出血,表现为柏油样便或便潜血阳性。需通过内镜明确诊断后行手术切除,晚期患者可考虑注射用白蛋白紫杉醇等化疗药物控制进展。
血液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凝血功能障碍者,可能出现自发性消化道出血。需输注血小板悬液或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同时治疗原发病。这类出血常合并皮肤瘀斑、鼻衄等多部位出血倾向。
消化道出血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禁食期间通过静脉营养支持,出血停止后逐步过渡至流质饮食。避免粗糙、过热及刺激性食物,限制阿司匹林等损伤黏膜药物使用。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贫血改善情况,肝硬化患者需终身随访胃镜。出现呕血或便血加重、意识模糊、四肢湿冷等休克表现时须立即急诊救治。